垃圾分類是現代社會廣泛提倡的環保做法,發達國家早已普及,中國尚處于起步階段,國民的垃圾分類意識仍薄弱。動員廣大居民主動把垃圾進行分類已屬不易,若要做成事業就更有難度。然而李震卻將其付諸實現。
31歲的李震是北京中環創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這家公司有近百名員工,主營業務就是回收經過分類的生活垃圾,并統一進行資源化處理。
李震的辦公室位于朝陽區農光里社區的一個簡易房內,“這個場地是政府提供的,我們的公司具有公益性質,目前盈利很少,只能維持基本的運營。我個人是不拿工資的。如果去附近高檔寫字樓里租辦公場地,必然要虧損!崩钫馃o奈地對記者說。
李震在小學時就去了美國,并在弗吉尼亞的米勒中學完成了學業,因為簽證的原因他在2000年回國。歸國初期李震涉足過不同行業,也積累了一定財富,然而,李震卻選擇了走不同的路。
2004年,李震接觸了政府助殘就業的項目,負責組織殘疾人回收廢品。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垃圾回收,頭腦靈活的他立即感到這是一個很有潛力的領域。
創業并不像當初的決定那樣輕松。放棄了原本收入穩定的行當,李震帶領助殘團隊在北京朝陽區勁松附近開始了他的垃圾分類回收工作。由于人手有限,他還親自上陣分揀垃圾。附近的拾荒者認為他搶了自己的地盤和飯碗,威脅要把他攆出去。
從“高富帥”到撿垃圾,不僅外人不能理解,連女友也和他分手了。說到此,李震笑道,“真正的朋友和你交往是看人,而不是看其他的東西”。
尷尬的境遇沒有讓李震退縮。2009年底,李震自己投資成立了公司,進駐勁松中社區,事業有了轉機。為了改變被動收取和分揀垃圾的現狀,李震在政府和朋友的幫助下研發了一站式垃圾分類回收站“綠馨小屋”,采用積分換禮品的方式鼓勵居民主動把垃圾分類,將垃圾分類的過程前移,提高了回收效率。
如今,李震服務的勁松中社區內有三分之一的住戶已經養成垃圾主動分類的習慣,成了李震的“老客戶”,每天由“綠馨小屋”回收的垃圾多達一噸半。
據了解,在中國,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是新興產業,因為利潤微薄,涉足該領域的企業不多,且都停留于簡單的回收轉運階段,而技術含量最高、也是最有利可圖的后期開發利用環節幾乎沒有做得好的企業。李震的公司就要在這一環節有所突破。
“目前公司還不掙錢,要靠財政補貼運營。北京奧運會后政府開始重視垃圾分類回收的工作,投入了幾百億來做垃圾的回收利用。這一產業的未來很光明。我們公司預計在明后年就能實現盈利”。
談到公司下一步的發展,李震顯得很興奮,而更讓他興奮的是他剛出生十幾天的小女兒!耙郧耙粋人沒什么牽掛,現在有了家庭和女兒,更要加倍奮斗了”。溫州廢品回收 www.zgnhclw.cn
|